65%飼主把寵物當家人!寵物食品朝人性化、精緻化發展。截至2023年4月底,在農委會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上登記的貓狗數量已多達227萬隻,飼主對寵物的飲食內容也越來越重視,這也讓寵物食品變得越來越精緻,不少餐飲品牌也跟進推出相關產品,市場調查也發現,濕食與保健食品的銷量也比以往更好。 採訪·撰文=劉潔謙隨著少子化、高齡化加上不婚不生人數增加,人們轉而向小動物尋求心靈上的慰藉,使得飼養寵物的意願提升不少,許多人更是直接把寵物當成親生小孩照顧,用剩菜剩飯填飽牠們的肚子早已不是常態,讓家中毛小孩吃得健康、精緻才是顯學,也因此寵物店、超商、大賣場、電商平台隨處可見各式乾濕糧、鮮食、零食,甚至有寵物專用的保健品與機能性食品。♡寵物也是家人 飼主更敢花、毛小孩吃更好♡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全台登記的貓狗數量多達227萬隻,平均而言,每戶有寵物的家庭飼養了2.1隻寵物,相比2013年全台貓狗登記總數只有62萬隻,成長速度驚人,甚至有寵物食品業者大膽預估,國內目前未登記的「黑數」貓狗至少是已登記的3倍。 從貓狗的登記數量成長,不難想見寵物食品市場潛藏巨大商機,例如連鎖壽司爭鮮推出生食級鮪魚原肉製的凍乾;燒肉品牌乾杯則以人類食用規格的牛舌製作點心和凍乾。對於寵物食品市場的興起,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研究員高志昕觀察,市面上已出現許多諸如鮮食料理包或強調人類食用等級的肉乾等創新寵物食品,而飼主購買這些新品的意願提高,的確要歸功於飼主對寵物視如己出的心態轉換。這意味著,寵物飲食變得更加精緻,追根究底脫離不了「寵物人性化」,歐睿國際香港辦公室資深分析師黎穎芊說明,據歐睿國際2023年《消費者之聲:生活方式調查,發現有65%的受訪民眾將寵物視為家人,「當寵物的地位提升到家人層級,甚至被視為自己的小孩,自然會想把最好的都給牠,消費升級也就伴隨發生了。」歐睿國際的寵物市場研究數據也發現,自2020年起,台灣平均每隻寵物的花費年增率都達雙位數,逐步追趕上香港、上海和東京等消費水平更高的亞洲城市。黎穎芊說明,以前很多飼主會讓寵物吃剩飯剩菜,但現在預先調理好的寵物食品幾乎成了標配,飼主也開始留意原料與功能性,也有許多人會購買濕糧、鮮食或原型食物,因為這類食品看上去更新鮮、更富營養價值。高志昕也指出,飼主的消費力提升以及寵物食品掀起一波健康、養生、食材 ...